剛到洛杉磯的時候,以為馬路兩旁到處都是高大的椰子樹(Coconut Tree),頗有南台灣的味道,但是這些高大筆直的樹幹上,卻找不到椰子,原來他們是來自地中海的棕櫚樹(Palm Tree)。


----------------------------------------------------------------
不論是好萊塢電影,美國經典小說"Ask the Dust",甚至華裔女作家於梨華在其長篇小說「又見棕櫚,又見棕櫚」中描繪的洛杉磯,總是棕櫚樹(Palm tree)在藍天艷陽下搖曳生姿,充滿浪漫風情;棕櫚樹已成為全球民眾心目中洛杉磯的縮影與風格。
然而,洛杉磯市議會最近卻全票通過一項提案,規定市內街道兩旁與中央分隔島,今後不得再種植棕櫚樹,因為洛市工務局宣稱,讓著名小說家John Fante筆下主人翁Arturo Bandini總是憶起基督教節日Palm Sunday、埃及與古埃及女王Cleopatra的棕櫚樹,根本不是一種樹,而是一種低等草類植物。
洛市議長賈西堤(Eric Garcetti)的辦公室更直言,「棕櫚樹對洛杉磯市非常不好。」替市長維拉萊構沙執行五年植樹百萬棵計畫的丹尼爾斯(Paula Daniels)則揚言,樹蔭對水土保持與空氣品質皆好的橡樹(Oak tree),應該取代死亡的老棕櫚樹。
然而,鍾愛棕櫚樹的市民也有話要說。他們指出,棕櫚樹不僅是好萊塢與比佛利山的形象代表,更是洛杉磯躍上國際舞台的最佳見證。1932年,洛杉磯主辦夏季奧運會,市府為了美化市容、營造地中海式的天堂形象,在洛市南區與威榭爾大道(Wilshire Blvd)中段種植三萬棵棕櫚樹,讓來自全球的參賽選手與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陽光、海灘、汽車與棕櫚樹,從此成為洛杉磯的標誌。
因此,1939年當作家Fante著手寫他的名著Ask the Dust時,書中從義大利移民來美、一心想成為著名作家的故事主人翁Bandini,從洛杉磯旅館房間的窗前往外望去,充滿浪漫風情、讓人忘卻時空地域的棕櫚樹,給了Bandi-ni許多靈感,成為他創作的泉源。
或許是先天帶著炫耀虛幻特質的棕櫚樹替洛杉磯打造的形象太過於美好,1992年4月29日在洛市中心佛羅倫斯街與諾曼第街交口處爆發的洛杉磯大暴動,非洲裔民眾放火搶劫的行徑震驚全球,也曝露出洛杉磯存在已久的族裔衝突問題。
面對洛杉磯市政府的新舉措,南加州棕櫚樹協會主席Leland Lai深感遺憾。自家後院種了70多種棕櫚樹的這位華裔棕櫚樹專家認為,市府沒有必要全面封殺棕櫚樹,應在環保與歷史、效能與美學之間求取平衡,棕櫚樹能讓人身居洛杉磯而有置身他國異地的奇妙魔力,這是其他樹種難以取代的。
【世界日報12-04-20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st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