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至正」原本是出自王陽明的傳習錄,卻被親綠人士發現在李蓮英的墓碑也有此句,更讓ㄚ扁笑的合不攏嘴,直呼若前總統有知,也會贊成拆匾;或許是報應,其實綠黨萬萬沒有想到,彼岸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背面也寫著「人民『自由』」,這 「自由」兩字出現在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碑文,真是令人吃驚。我們到底還要不要這個『自由』『廣場』??


 -------------------------------------------------------------------------------------------
自由廣場出處,大多數人只知是杜部長拍版定案,殊不知其中有不為人所知的秘密。

一、「大中至正」被硬柪來自李蓮英的墓碑?!在中國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背面也寫著「人民『自由』」,可是這 「自由」兩字竟是毛澤東起草的碑文。(註1)這絕不是台灣人民所樂見的ㄚ,綠黨ㄚ,真是弄巧成拙,不想讓蔣主席安眠,卻讓毛主席含笑九泉。

二、自由廣場(註2)並非自創名詞,自由時報內即有「自由廣場」專欄,是親綠人士發表他們言論的快樂園地,自由時報不花一毛錢,就有這種免費廣告,為何不讓其他報行競標,充裕國庫,有待公平會深入調查。「聯合廣場」、「中時廣場」也都不錯ㄚ,為何一定是「自由廣場」??(美國時代雜誌的時代廣場即為一例)


註1: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兩層須彌座承托著高大的碑身。碑身是一塊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達60多噸的大石。碑身正面(北面)鐫刻毛澤東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碑文:“在人民解放戰爭...........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碑身兩側裝飾著用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徵人民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

http://yes.lvren.cn/0/index14181.html

註2:《自由時報》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改為今名。創辦人林榮三發行人吳阿明,社址位於臺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99號「自由廣場大樓」,公司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四大報」之一,其報頭標語為「台灣優先,自由第一」。隸屬於聯邦企業集團內容評論被認為明顯偏向泛綠立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7%94%B1%E6%99%82%E5%A0%B1

---------------------------------------------------------------------------------------------


新聞漫談-----另談李蓮英

其實太監只是古代的悲劇人物,而清朝太監李蓮英,與之前掌攬大權的劉瑾、魏忠賢相比,已經是相當安份。其中對他的負面傳言,多屬野史。ㄚ扁出口貶抑古代殘疾人士,人已死、草已滅,是基本上口德上的問題,跟那些斜眼指著別人「啞狗」、「歹腳」的人,又有何異。

其實太監也有留名青史的,比起那些貪官污吏,太監品德已經超過這些現代政客。底下附王承恩生平,以供參考。

----------------------------------------------------------------------------------------------

太監在歷史上似乎永遠是擱在陰影裏的灰色爬蟲,滿腹壞水、從精神到肉體都充滿了黴味。其實他們一樣有自己的生活,人們的歧視、生理上的殘疾引發的心理變化以及在爾虞我詐的環境裏為保全性命而做出的必要防衛使得太監似乎越發可憎。就明朝來說又是宦官專權的極大成者,英宗時的王振,憲宗時的汪直,武宗時的劉瑾,熹宗時的魏忠賢······其中,劉瑾為首的八個太監,人稱“八虎”,已甚為囂張,魏忠賢更是成立了有萬人組織的宦官武裝,將廠衛(特務組織)的罪惡登峰造極,使明王朝的政治腐敗到極點。而最終陪伴崇禎皇帝離世的仍為太監不知道是不是一種天道迴圈的解釋。

      不過與劉瑾、魏忠賢相比,王承恩的殉葬光輝的多。在一個朝代即將覆亡、幾十萬人“解甲”的時候能夠護佑君主,不畏強敵,這表現了強烈的忠貞性格。於是他的死充滿了悲壯的意義。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江山風雨情》王剛飾演王承恩則充分的展現了這個意義。偌大一個北京城、偌大一個皇宮只有白髮飄飄的王承恩力護君王的一刻,誰還會想到他僅僅是一個年老的太監。

     滿清打著“仰承天命,弔民伐罪”的旗號入主中原。清第一個皇帝順治在為崇禎皇帝發喪的同時為王承恩修墓立碑。並將他葬在崇禎皇帝思陵門外,讓他“守護”皇陵。

      現存的王承恩墓保留仍舊比較完好。陵只剩一個直徑6米的土堆,但卻完整地保留了三通石碑。王承恩墓坐西朝東,東側第一通碑高2米,正面由吳下倪欽題行書刻“王承恩墓”。此碑最令人稱道之處是其基座四周浮雕十分生動,表現題材為“龍馬負書”、“犀牛望月”等神話傳說。第二通碑高4米,螭首龜趺,碑首有“敕建”字樣,碑文800字,為清順治帝(順治17年)親自撰寫。緊靠墓前的碑高2米,螭首方趺,碑首有“禦制旌忠”四字,碑文240字,是順治二年營建思陵時,順治帝為褒獎王承恩“貞臣為主,捐軀以從”撰寫的。

http://www.rpccn.com/news/40/2006221140608.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st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