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洋溢、風流倜儻的鋼琴之王李斯特,感情生活非常豐富,交過多位女朋友,也結過多次婚,可是卻都無疾而終。之後,他在天主教會中決心持首四項誓約,並決定守獨身原則。 (可是據說還是風流成性,真是本性不改ㄚ)。不管風評如何,他的才藝還是備受肯定的。第一次聽到這首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是在湯姆與傑利卡通。底下附上麥可森和朗朗的演奏,古典音樂迷一定要聽喔。



--------------------------------------------------------

李斯特(Franz Liszt) 於1811年10月22日出生於匈牙利的雷定(Raiding),他的父親亞當.李斯特 (Adam Liszt)本身能夠演奏多種樂器,從小展現驚人的天份,他在李斯特長大到剛能坐在鋼琴椅上時,就為他準備了一架鋼琴。在父親的指導下,李斯特有出色的進展。他在9歲時第一次公開演奏,所以當時的一群顯貴,組織了一個委員會,提供這位年輕的天才6年贊助,使他能繼續進修。


亞當對兒子的未來充滿野心,為了穩固兒子習琴的基礎,他辭去工作帶著妻兒來到了音樂首都維也納。他找薩列里 (Salieri) 和貝多芬最有才華的學生作曲家徹爾尼。徹爾尼對李斯特的潛力深感驚奇,他發現李斯特是個天生的鋼琴家,雖然不懂和弦,卻可以看一眼就演奏任何樂曲,而且可以輕易的即興創作。在當時「飛舞的手指」是他演奏的標誌,因為在當時這是一種革新,因為那時的鋼琴家和風琴家在演奏時,手指的動作都很僵硬。當李斯特12歲時,他的演出受到貝多芬的賞識,因而崛起。徹爾尼宣佈他已經把所有能教的教完了,並建議李斯特應該到巴黎音樂學院學習。

剛開始巴黎是令人失望的。因為音樂學院院長凱魯比尼堅持遵守不收外國學生的規定。但世事殊難意料:著名鋼琴製造家賽巴施坦.埃拉爾(Sébastian Erard)耳聞李斯特驚人的成就,於是贈送他一架最新設計的鋼琴,這架鋼琴容許同一音調的快速重複。李斯特有了這種新式鋼琴後如獲至寶,他的風暴立刻席捲了全巴黎。後來李斯特為法國的皇室演奏,被歐陸的貴婦人捧為名流,他的相片甚至出現在每個商店出售。

1824年,李斯特在倫敦首次演出。接著他馬不停蹄的趕赴法國和愛爾蘭演出,當時他的聲望達到了頂點。但是巴黎炫麗的舞台生活讓他覺得生活空虛疲倦,於是他埋首書堆,充實內涵。後來,受到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的琴藝感召,李斯特仿傚他的琴藝,將「帕格尼尼狂想曲」改編為鋼琴曲,使大家佩服得五體投地,「鋼琴之王」的稱號果真名不虛傳。

當李斯特才16歲時,他已經在舞台燈光閃耀下度過7年,由於過度的疲勞開始產生了副作用,因為他的健康狀況變差了,於是他和父親到布洛涅 (Boulogne) 海濱去療養。李斯特的父親在旅程中身體日衰,不久後就去逝了,此時李斯特轉向宗教尋求力量,日後也經常如此。 

1830年巴黎爆發革命。在這人心激動的一年裡,他遇到三位對他的音樂有很大影響力的人:帕格尼尼、白遼士和蕭邦。帕格尼尼以其奇特的技巧蠱惑了年輕的李斯特。而白遼士則擴展了樂團的規模,當李斯特接觸了浪漫主義後,也決定擴大鋼琴這方面的架構編制。蕭邦對李斯特的影響則是:他撫平了李斯特不安的情緒。

 
1835年,李斯特和一位在蕭邦聚會上認識的女性:瑪麗.達古 (Marie d Agoult) 結婚並定居瑞士。在瑪麗的影響下,李斯特開始鑽研歌德和但丁的作品,並進行作曲。這就是《旅遊歲月》(Années de pélerinage) ,他和瑪麗共同旅遊的時光。之後的幾年,出現了瘋狂的「李斯特熱」,李斯特在維也納一口氣辦了10場音樂會,這一次輝煌的巡迴演出,足跡幾乎橫跨整個歐洲。當時他受歡迎的程度,就算只是短短的5分鐘在等火車的空檔,車站的鋼琴就會被搬上月台,使他能為圍繞他的群眾演奏。另外,他的社交成就也同樣輝煌,因為李斯特奇特的音樂家特點還結合了他性感的魅力,讓他被贈與寶刀、寶劍、獎章和頭銜。但這股「李斯特熱」妨礙了他和瑪麗的關係,在1847年,瑪麗決定離開他。 

1847年,36歲的李斯特在和瑪麗分開後,遇到28歲的波蘭公主卡洛琳.賽恩-維根斯坦 (Carolyne Sayn-Wittgenstein) 。李斯特發覺能和卡洛琳共享深刻的宗教感情和對文學的熱愛,於是他決定放棄旅行演奏的生活,和卡洛琳居住在俄羅斯南部的烏若寧斯 (Woronince),並開始專心從事作曲。然而,這種生活只維持了12年。之後,在1865年,他在天主教會中決心持首四項誓約,代表他願終生信奉天主教,之後他也決定守獨身原則。
 
在李斯特生命的末期,他把僅存的年華分給了羅馬、威瑪和布達佩斯三地;奉獻出他的時間給音樂、宗教和愛情。這種安排令人滿足但也使人精疲力竭。在1886年,當他前往貝魯特途中感染了造成他後來死亡的感冒,因為當他在坐火車當中,敞開著窗戶欣賞月亮。所以當他一到貝魯特後,他就併發了肺炎,並於7月31日平靜的死去。

雖然李斯特為人處世毀譽參半,然而,他無可取代的鋼琴技巧影響了以後鋼琴家的演奏方式。另外他更用文學、美術作主題的單一樂章來創作大型樂曲,打破傳統交響曲四個樂章的作曲形式,形成獨創的「交響詩」,奠定了他在音樂史上的地位。

升C小調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幾乎成了李斯特所有狂想曲甚至是他所有音樂的代名詞。 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一開始速度相當慢,以很重的敲擊音把整首音樂帶出來。似乎絕望的感覺。但到後面速度是稍微加快,最後越來越快,而且旋律活潑,音色明亮飽滿,又像極了東歐的舞蹈旋律,絲毫看不出有什麽憂傷的成分在裏面。大量的重復旋律把鋼琴音樂的織體和層次感帶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應該說,這是古典鋼琴裏面最能讓人過癮的一段,其實也是相當有名的一段。有無數部電影都引用了這一段激烈而帶點詼諧的旋律,來作為情節的陪襯。其實,這個音樂也是那樣的戲劇性!



部分內容來自下列網站: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0/18/c6712.htm

http://www.pts.org.tw/php/html_pub/education/proga_view.php?EPENO=42&%20EBENO=999

http://cdhi.audionet.com.tw/title/lizst/%A7%F5%B4%B5%AFS%B2%C4%A4G%B8%B9%A8g%B7Q%A6%B1.html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040514132


        這個在好萊塢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一集《鼠貓協奏曲》中被老湯姆彈的滾瓜爛熟的音樂,幫助該動畫片獲得奧斯卡金獎。

        裏面一個湯姆演奏時的鏡頭:頭高高仰起,眼睛閉起來朝著天上,一幅很深的痛苦或是憂傷的樣子。這很傳神,匈牙利狂想曲通篇貫穿的就是激情和無邊的痛苦的交織,這是波希米亞民族的象徵,也成了他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的歷史創痛,東歐式的相對明亮的憂傷,苦中作樂的傳統天性,統統融入了這看起來簡單的旋律。





別鬧了,來聽聽知名鋼琴家朗朗的獨奏吧!



麥可森(Maxsim)以快節奏彈琴著稱,他的精彩演奏當然也不容錯過。




這是著名鋼琴家Victor Borge的趣味演奏,百年難得一見,一定要看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st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