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有三件事要去做,第一是逛故宮,第二是登長城,第三就是要吃烤鴨囉。沒看過鴨子走路,也要吃一下北京烤鴨。 沒機會去北京? 沒關係,我們洛城就有好吃的北京烤鴨喔。


(網路圖片)

南加美食﹕鹿鼎記環境優雅美食天堂
 
【大紀元12月15日訊】2005年金牌廚王大賽,銀牌得主,出身美食世家的范可忻,以其藝術眼光,深厚的美食鑑賞基礎,經營鹿鼎記3年多來,深深吸引了南加中外人士。鹿鼎記最為人稱道的北京烤鴨,完全以古法製作;道地手工精緻小點;各色菜式原汁原味;健康食品蒟蒻系列菜式,手工蒟蒻麵條口感滑軔;下酒小菜等,在典雅幽靜環境下,享受美食感受親切服務。
center>
 
范可忻曾是知名運動品牌服裝設計師,母親曾在台灣經營過餐廳,將一身好手藝傳授給她,範可忻表示,取名鹿鼎記完全因喜愛這本小說,為顧及現代人吃食觀念,餐廳完全使用最好天然配料,以達低油低膽固醇,又能品嚐到最佳的菜餚,令大家回味無窮。
  
北京烤鴨以古法研製,選擇5.5—6的鴨子過水、上色到風乾12小時的前置作業費時費工,如此才能達到皮酥肉嫩。文武火烤之,夏天約需1小時,冬天約需1.5小時,此不同與坊間之其他用炸的方法,烤出後5分鐘內不吃,則鴨皮易皺,影響味覺,因此建議客人要先電話預訂,廚房可配合時間,及時上桌。北京烤鴨一吃為荷葉餅夾烤鴨;北京烤鴨二吃為荷葉餅夾烤鴨外,可選擇銀芽鴨絲或白菜豆腐鴨架湯;北京烤鴨三吃則包括前三樣。
  
主廚名菜有八寶葫蘆雞,為將全雞拆骨後,將香菇、筍丁、蝦仁、幹貝等八種不同的山珍海味塞入,油炸後加上雞湯蒸四個小時,上桌前上湯芶芡,美食即成,需一小時前預約。其他如蕉葉鰻魚米糕、生猛大肉蟹、松鼠全魚、齊天猴頭菇、金沙蝦球等都是鹿鼎記特別推薦的。
  
蒟蒻是一種高纖低熱量的植物,常吃可降血糖、血脂、排毒清腸,是糖尿病或減肥者最佳食材,有麻辣蒟蒻涼粉、蒟蒻木耳金針燒雞、蒟蒻松子魚米、紅燒豆腐蒟蒻魚片等。精緻的炒菜及牛羊肉如孑然羊肉、蔥爆羊肉、乳香雞塊、三杯肥腸等。
  
以層層芝麻醬、花生醬及現磨芝麻做成的芝麻燒餅,一定不能不嚐,不論配上滷牛肉、炒菜、醬肘花,都有獨特風味,即使不加配料光吃燒餅,也是口齒留香,難以忘懷。千層糕、豆沙酥餅、超級蘿蔔酥餅、核桃烤年糕、拔絲香蕉、地瓜、蘋果等等皆為店家極品佳作。
  
鹿鼎記亦承辦外膾服務:壽宴婚嫁、開幕尾牙、新居落成、社團活動,有$16 到$30 之間的Menu,如水果沙拉 、麻辣蒟蒻涼粉 、三杯雞 、琥珀排骨 、奶油白菜燴海鮮、炒麵、炒飯、水果等依價位提供不同菜式,並給予最佳品質之設備及服務。
  
聖誕佳節將至,鹿鼎記為回餽顧客,將舉行抽獎活動,凡來店消費者,皆有抽獎機會。
  
地點:1039 E. VALLEY BLVD.#B102 SAN GABRIEL CA 91776。
電話:626-288-0588。
 
文/袁玫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17/n1559734.htm
-------------------------------------------------------
 
 
北京烤鴨探源
 
【大紀元10月14日訊】美國的烤火雞和北京烤鴨,都源自歐洲或地中海地區的的烤鵝。我們先說美國的烤火雞。火雞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已被印地安人馴化。火雞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因為歐洲人覺得它的樣子像土耳其的服裝:身黑頭紅。歐洲人移民到美洲之後,還沒有養好鵝,就有了吃鵝的要求。於是就吃火雞。並發現火雞比鵝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雞。所以烤火雞成了美國人的大菜。而且是美國的感恩節的大菜。
 
為什麼感恩節要吃烤火雞?這就是個更久遠的故事。感恩節雖然是美國特有的法定節日,其他的國家似乎沒有。實際上在西方古代民間有這種節日。內容是在豐收之後,感謝神的關照。中國的中秋節或端午節實際上也有這種內容。這兩個中國的節日,一個在秋收之後,一個在夏收之後。這時候人們渡過了沒糧食吃的時代,有了新糧食吃,一定很高興,所以要慶祝並感謝神。有人會說:中秋不是來自和元朝統治者的鬥爭嗎?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這是後來才有的意義。在特別古老的時代,它們只是慶祝豐收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一定要感謝神的關照。因為沒有神的關照,就有天災人禍,莊稼也長不好。而中國的神就是龍、祖先和天地了。所以端午節的賽龍船和往水裏丟粽子,可能對龍的感謝。而中秋的月餅,可能是祭神或祖先的食物。這是中國的風俗。而西方在豐收之後,也要感謝神的關照,因此在西方很古的時候就有感恩節。
 
西方的感恩節吃烤禽類,不一定是烤鵝。為什麼吃烤禽類?我們就要看聖經了。聖經舊約出埃及紀中,有這麼一段:摩西帶著以色列人走到西奈沙漠中,沒吃的也沒喝的。以色列人大為不滿。開始抱怨。摩西就說,上帝聽見了他們的抱怨。會給他們吃的。結果第二天就有大批的鵪鶉飛來,落在他們的營地上。摩西說,這就是上帝給你們吃的肉。於是他們歡快地大吃了一頓。這可能是猶太教最早的一次感恩節。以色列人用什麼烹調方式吃掉了這些鵪鶉,聖經沒有記載。但是我們一想就知道:一定是烤著吃的。因為他們當時正在沙漠,很缺水,不可能煮。也不可能蒸。而且他們也不會蒸。而且只有烤不需要任何炊具。他們從埃及逃出來,一定沒有帶笨重昂貴的銅鍋。那時候根本就沒有鋁和鐵。平常人用不起銅器,在中國那時候銅鍋就是鼎,那是不得了的東西。逃跑的以色列人一定不會帶著這種東西。一般人用的陶罐很容易打碎,也不能帶著上路,所以他們一定是把鵪鶉烤了。這也是最好吃的一種作法。

於是西方文化中有了這麼一個內容:禽類是上帝給人的救援和禮物。人們應該把它烤了吃。而且是在感恩節吃它們最為合適。鵪鶉比鵝小得多。而鵝也是禽類。人們總是找肥大肉多的吃。特別要說的是鵝地中海地區的特產,正如火雞是美洲的特產。所以後來人們在感恩節吃烤鵝而非烤鵪鶉。實際上在許多節日,都吃烤鵝。因為西方節日多和上帝有關。歐洲人到了美洲,發現上帝給他們的禮物禽類是火雞。所以他們就吃烤火雞來感謝上帝。 

知道了烤火雞的故事,就比較容易接受烤鴨的故事了。烤鴨的祖先也是西方的烤鵝。烤鵝技術被兩次傳入中國。一次是在元朝。一次是在清朝。元朝的時候,蒙古帝國占領了很大的地盤。從中國的東部,到地中海地區,都是他的地盤。所以西方人如馬可波羅可以到中國來。他們帶來了不少西方的文化。包括大炮,也包括烤鵝。在元大都就有了烤鴨店。為什麼從烤鵝變成烤鴨?原因和鵝變成火雞的一樣。

鴨子是中國的特產。烤鴨所用的鴨子更是由中國培育而成的良種。它的學名就叫做北京鴨。如今全世界都在吃這種鴨子。我說的是:野鴨子全世界都有,但是只有中國人馴化了它們。中國自兩千年前就開始馴化野鴨子。也就是英文叫“ mallard”的野鴨子。這個名字如今是一種衣服的牌子。歐洲並沒有馴化鴨子。卻在很早就馴化了鵝。他們馴化了鵝也就夠了。因為鵝比鴨子大,至於鴨子,地中海和歐洲地區的人一直只拿它當獵物。在聖經裏面就有對鵝的記錄。羅馬的傳說中有一隊鵝救了羅馬的故事。而鵝在中國不如鴨子普遍。現在你到每個水塘裏面都有鴨子,很少看見鵝。所以烤鵝在中國就就變成了烤鴨。在元朝的時代的烤鴨,作法和西方的烤鵝幾乎完全一樣。在中國叫“燜爐烤鴨”。好象現在已經吃不到這種烤鴨了。 

這種烤法也是西方特色:用一個石頭或磚頭砌的爐子。在裏面生火。先把爐子本身烤熱,使爐壁吸收大量熱量。然後再放進鴨子。靠爐壁散發的熱量,把鴨子烤熟。這也是歐洲人烤麵包的方法。這樣可使食物受熱的溫度不高而均勻、長久。發明這種方法的,一定是對烤制食品特別有經驗的人。也就是天天吃烤麵包的西方人。由於天天烤麵包,烤了幾千年,發明瞭把大麵包烤熟烤透,而又不把面包皮烤糊烤硬,並使其有煙味的辦法,這就是用爐壁吸收的熱來烤,而不用火源本身烤。因為這種烤鴨是是把鴨子關在裏面烤,所以叫燜爐烤鴨。在清朝末年,烤鴨的方法改變了。從燜爐改為掛爐。而且吃法也帶有明顯的山東的特色。實際上烤鴨店就是山東榮城人開辦的。其特點是用餅、大蔥或黃瓜、醬和鴨子一起吃。餅卷大蔥黃瓜和醬,是山東最常吃的東西。

但為什麼山東人發明瞭掛爐烤鴨,筆者有個假設性解釋: 

清朝末年,德國占領了山東的青島,同時向青島大量移民。當時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說(似乎有手諭):“青島屬於德國並永遠留在德國“。所以那時青島的地位,不同於殖民地,而是德國本土在中國的一個飛地。這當然是威廉先生的想法。占領山東的普魯士軍人同時也是獵人。而野鴨子是他們傳統的獵物。他們和他們的祖先,在德國或現在的波蘭和捷克一帶打野鴨子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所以到了中國他們繼續打。而且中國的野鴨子不少。至少在當時是不少。他們的習慣是在野外打了就吃。這種吃法類似如今的BABIQUE,是用明火烤。這種野外的烤法,就和北京烤鴨的作法很像了。就是在鴨子身體上抹蜂蜜,然後一烤。中國人也馬上學會了這種作法,但是並沒有因此而完全地廢除悶爐烤鴨。而是把悶和明火烤結合起來。使烤鴨既有明火烤的香味,又有悶爐的火候。 
在這中間,中國人有了一項特別偉大的發明。就是不給鴨子開膛。只在鴨子身上開個小洞,把內臟拿出來,然後往鴨肚子裏面灌開水,然後再把小洞系上。然後掛在火上烤。這方法的好處有若干個,第一是不讓鴨子因被烤而失水。第二是讓水把鴨肚子脹著,這樣鴨子的皮就被脹開,而不會被烤軟,這樣鴨子皮就很薄很脆。鴨子皮就成了烤鴨的最好吃的部分。在中國人發明這種烤法的時候,正是西方人普遍使用蒸汽機的時候。中國人把鴨子當做鍋爐。似乎和西方人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如果把這種作法,和烤鴨的吃法結合起來考慮,也得到另外一個故事。

烤鴨的吃法很特殊,就是把皮卷餅就大蔥或黃瓜吃。把骨頭熬湯喝。我們也知道,西方的烤鵝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皮被烤得很硬,實際上人們經常是不吃皮。至於骨頭就更沒法吃。在山東的德國人也經常在節日裏面吃烤鵝。和現代西方人一樣,肉被吃掉而皮和骨頭被扔掉。而這些皮和骨頭就成了中國苦力的食物。山東人就按自己的習慣把皮卷了餅,把骨頭熬了湯。而且發覺這麼個吃法,有其特殊好味道。人就粉開動自己的特有的智慧,把這種吃烤鵝皮和骨頭的辦法,改變成吃烤鴨子的辦法。我們知道,這種下層人士發明的烹調術,在中國的烹調術中佔據著特別重要的位置。比如“叫花雞”,據說砂鍋居也是用肥肉下水等富人的廢棄物起家的。涮羊肉、泡饃、鹵煮火燒等烹調法也都來自下層。 

在清朝的時候,烤鴨的鴨子也從一般鴨子變成填鴨。填鴨的方法來自歐洲。這方法本來是用來填鵝的。因為歐洲人很喜歡吃鵝肝或鵝肝醬。為了使鵝長出一個大肝來,歐洲人就想出了填的方法。在英語中叫“force –fed”。目的是讓鵝長出一個大脂肪肝。說到這裏,似乎有點倒胃口了。結果中國人學會了這方法。對鴨子實行。就成了北京填鴨。 

後來北京鴨(不是填鴨)傳到了英國,英國把北京鴨改良了,使北京鴨不填也可以長到十幾斤。而且由於改良了飼料,鴨的瘦肉含量提高。在歐洲的中國飯館發現用這種鴨子作的烤鴨,更適合歐洲人的的口味。因為他們都怕吃進過量的脂肪。後來中國也引進了這種鴨子。如今有人把它叫做英國鴨子。實際上是北京鴨的改良種。現在烤鴨店賣的基本上都是這種鴨子。筆者以為真正好吃的鴨子是南方的湖鴨。湖鴨體小,但是味道比填鴨好得多。南方用湖鴨作的菜,如果換上用填鴨作,味道就差遠了。但是湖鴨太小,不能烤著吃。因為烤鴨不能開膛,而且主要是吃皮。湖鴨不適合這種作法。四川有“油燙鴨子”。是用湖鴨作的。味道也不差。至於野鴨子,筆者從來沒吃過,可能在中國也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我們討論“烤”這種烹調方法。 
全聚德是山東菜館。它的所有的菜,只有烤鴨一道是烤制的。烤並不是中國東部的烹調方式。中國喜歡用的是蒸。炒和煮。其中蒸和炒為中國特有的方法。中國的饅頭包子都是蒸的。據考證武大郎賣的“炊餅”也是蒸餅而非烙餅。有人說就是饅頭。而西方的麵包蛋糕都是烤的。因為麵包是西方人的主食,天天都要吃,所以他們每天都和烤這種烹調方法聯系在一起。中國對烤實在沒興趣,蛋糕在中國,也變成蒸的,和發糕的作法一樣。足見我們對蒸的執著和愛好。我們對鴨子的吃法,也主要是蒸。比如板鴨臘鴨,鹽水鴨,都是蒸著吃。廣東地區特別喜歡吃燉盅。特別是禽類的燉盅,認為能大補。所謂燉盅實際上還是蒸。除了烤鴨,中國東部的菜式幾乎沒有烤制的。而且幾乎所有的中國飯館,除了賣烤鴨的之外,都沒有烤爐。我們常吃的烤羊肉串是中國西部的烹調方法。這種方法有是從更西面的地方傳過來的。西部的烤制方法,一定要加上西部特有的香料,比如茲然。而烤鴨並不放這些東西。 

至於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蒸,筆者有一個假設性的解釋。這或許和中國人很早就發明煮鹽有關。中國古代文明的中心,一直遠離海洋。吃鹽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據專家考證黃帝和蚩尤的戰爭,就是為搶奪山西運城附近的鹽池。具物候學家(竺可楨)調查。當時中國水多,所以既使是鹽池也應該是鹽水池,而沒有岩鹽。為了把鹽水變成鹽,可用曬鹽和煮鹽兩法。而曬鹽需要大而平坦的灘地。中國內地這種地方不多,如果有也被開墾成田地。古希臘人也有這個問題。希臘人就住在海邊上,而且地中海的鹽份還比平常的海更高。但是希臘地區的海岸多山,海灘很少。他們也沒有足夠的灘地曬鹽,所以他們用自己的產品,比如葡萄酒和橄欖油,到黑海地區的去換鹽。那裏有大片平坦灘地,可用作曬海鹽的鹽池。所以內地的中國人只能用煮的辦法獲得鹽。特別是可用于商業運輸的鹽。在古代中國書籍上有煮鹽的圖,沒曬鹽的圖。而煮的時候有大量水蒸汽。這些蒸汽可用來作飯。也可用來蒸肉類。還可以把肉和飯一起蒸。比如現在的粉蒸肉。大家知道,蒸是一種比較浪費火力的辦法。烤和煮都能使食物更直接地接受熱量。所以中國人喜歡蒸一定有特殊的道理。這道理就是可利用煮鹽的蒸汽。 (http://www.dajiyuan.com)
10/14/2006 7:25:25 A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0/14/n1486859.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astation 的頭像
    teastation

    洛城冰牛奶茶坊

    teast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