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作者:丁怡嘉
今年的「美新週刊」於8月19日出刊時,公佈2007年最佳大學排行榜,包括全國性的綜合大學、文理學院、區域性的大學與研究所、以及美國公立大學總排行。
普大擺脫哈佛蟬聯榜首
在今年的全國性綜合大學評鑑中,普林斯頓大學連續7年蟬聯榜首,並擺脫過去3年與哈佛大學名列第1的情況,排名超越哈佛,成為全美大學的龍頭。排名第2的是高等學府的指標-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與去年相同排名第3,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與史丹福大學並列第4,賓州大學由去年的第4名稍微下降至第7名。緊追在後排名第8的杜克大學也從第5名略降一級,哥倫比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保持去年的第9名,芝加哥大學則從第15名躍升至第9。
其他排名前25名的大學與去年的排名差異不大,依序為康乃爾大學、聖路易華盛頓大學、西北大學、布朗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萊斯大學、艾默利大學、凡德比爾大學、聖母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喬治城大學、密西根安娜堡大學與維吉尼亞大學。
最佳文理學院的前25名排名部分,前10名幾無波動。麻州的威廉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連續四年蟬聯第一名寶座,其後前10名的排序依次為麻州的安姆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 、賓州的史瓦斯摩學院(Swarthmore College) 、麻州的衛斯理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佛蒙特州的Middlebury College、明尼蘇達州的Carleton College,緬因州的Bowdoin College與加州的Pomona College並列第7,排名第九的為賓州的Haverford College,第10名則北卡的Davidson College與康乃狄克州的Wesleyan University並列。
之後的排名依序為加州的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與紐約州的Vassar College並列第12名,愛荷華州的Grinnell College與加州的Harvey Mudd College並列第14名,紐約州的Colgate University名列第16,紐約州的Hamitton College與維吉尼亞州的Washingtonand Lee University並列第17,麻州的Smith College名列第19,並列第20名的有賓州的Bryn Mawr College和緬因州的Colby College。其他擠進前25名窄門的學校尚有俄亥俄州的Oberlin College、緬因州的Bates College、明尼蘇達州的Macalester College以及麻州的Mount Holyoke College。
在全美前50名公立大學排行的部份,領先群雄的仍是有「公立大學之首」美譽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其餘擠進前10名之列的,由密西根安娜堡大學與維吉尼亞大學並列第2,其餘依序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威廉瑪麗學院、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喬治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其中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擠下去年的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進入前10名全美公立大學的名單。
「美新週刊」除了有全美最佳大學與最佳文理學院排行榜外,更依照地域性提供了全美北部、南部、中西部與西部的地區性大學各別排名,提供莘莘學子於大學選校時有更多的資訊做出正確的選擇。除此之外,「美新週刊」亦有針對不同主修與專長做學校的排行,例如熱門的商學院與理工學院皆有針對不同領域做更詳盡的排名。
除此之外,另闢有專題特別介紹某些專攻特殊領域學校的排名,它們因非一般綜合性大學而沒有列入整體排名,但其專攻特殊領域亦使得其學術聲譽卓著,如紐約州專攻音樂與表演藝術而享譽全球的茱莉亞音樂學院即列在此類排名中。
在令人眼花撩亂的學校簡介與招生手冊中,如何掌握充分且實用的資訊以便做出適合自己的正確選擇,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欲知更詳盡的全美最佳大學排行榜,可上網至「美新週刊」網站http://www.usnews.com查詢。所有排行榜資訊亦刊登於8月份出版的「美新週刊」上。
申請大學的自我推銷術
申請大學並非只是回答一連串冗長無聊的問題,這是你推銷自我的絕佳時機,因此把握機會讓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如果能有一個「奧林匹克競賽」(Olympics)的獎章或是出版過的小說,當然是再好不過。但並非每個人都有這樣特殊的才能,也不是非得是個天才,才足以讓學校看到你的優點。只要能夠證明你在課堂上與課外活動都有投入,為學校社區帶來貢獻,並且將來獲得錄取後,也能如此身體力行。
申請入學檔案裡,高中的成績單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成績單並非只是A's、B's、C's的排列組合而已,它更顯示你是如何的一個人,也可看出學生在進階的課程難度中的適應能力。布朗大學入學部教務長今‧米勒(Jim Miller)表示,「若重要性從1到10來看,成績單的重要性是10」。
大學重視的是學生在高中時期,是否會充分使用學校的資源,並且能夠盡其所能。例如,如果此學生將來並非打算從事科學主修,但在校時仍堅持選修進階課程,即使成績並非出色,其努力也足以令大學感到印象深刻。
另外,老師們所寫的推薦信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慎選推薦者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好的推薦者應該要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對於學科的掌握程度。規模較大的高中裡,老師往往有過多的推薦信要寫,很容易流於交差了事。如果老師願意,學生可多提供一些資訊,讓老師想起你的好表現,成績單並非唯一重要的文件,要讓老師知道你是如何在課堂上熱心認真參與。例如,在化學課上,如何幫助一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解決問題;如何在社會課裡呈現一份關於斯里蘭卡的傑出報告。
學生的課外活動亦是入學委員會相當重視的部分。應該要列出所參加過的所有社團、活動,所參加的時數,以及所擔任的職務。一般的大學申請表可以讓學生列出七項主要參與的活動,過多反而會失了焦點,只要針對兩三項深入參與的活動加以陳述,遠比列出一長串社團名單要來得引人注目。若是能請長期參與的社團的指導老師寫推薦信,那會讓你的高中課外活動更加生動。
此外,開始動筆寫自傳或短文(essay)之前,先靜下來好好思考,檢視過去所經歷過的事情,把人生中關鍵的時刻突顯出來,陳述這些事件或人物對你的影響,他們是如何塑造今日的你以及人生觀。但請注意,字數不要過長,以免入學委員望之卻步。
賓州大學入學部每年收到大量的申請單,入學評審委員對於這麼多「辭藻華麗」的自傳,有時難免懷疑其可信度,如此流於浮誇的自傳也不容易引人注意;其中一篇具個人風格的文章,反而讓評審委員印象深刻。這位學生寫到,「從小我特別喜歡格子,只要和格子相關的事物,莫不引起我的注意。這和我的一板一眼個性有很大的關聯,而我做事的態度也是規規矩矩,絕不超越應守的規範」。這樣一篇有個人獨特風格的文章,在眾多申請人中脫穎而出,也讓評委清楚掌握此學生的個性。
至於面試這一關,其成效則是見仁見智,不同的學校看重的程度也不同。有些學校的面談只是幫助學生了解校園,與入學與否沒有太大關聯。面試時不妨將你對於學業的熱誠與興趣展現出來,並表達你將會抱持同樣的態度進入大學。藉由面試,學生可以把申請表格裡看不出來的潛能表現出來,也可以把過去一些成績不良的學科加以解釋。不過,對於生性害羞的學生而言,面試可能就不是個聰明的選擇,這樣只會把自己的缺陷突顯出來。
志在哈佛?
隨著大學升學愈趨競爭,加上北美父母對於子女過度的期待,以及對美國大學認識有限,華人父母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擠進長春藤大學,以光耀門楣。事實上,全美還有許多相當優秀、資源豐富的公私立大學可供選擇,應當針對每個孩子的個性、性向以及家庭經濟情況選擇適當的學校,非得指定8所長春藤名校就讀的情況,可能不再復見。
這一期的「時報雜誌」(Time)刊登「何必上哈佛?(Who Needs Harvard?)」一文,針對美國大學入學極度競爭的現象深度報導,文中介紹了許多優秀學子被哈佛錄取,但卻選擇離家近或價格便宜的公立學校,他們的決定引起許多關注,也讓一心一意要讓孩子進入長春藤名校的家長,再度省思是否子女非哈佛不讀?
實際上,除了長春藤名校之外,還有近百家的大學只須公立大學的學費,但卻提供「長春藤等級」的教育。而一些小而美的人文學院,給予學生豐富紮實的大學教育以及完整的訓練,這些特色反而是一些大學校無法提供的。也有人選擇到規模小一點、離家近的學院就讀,大學4年努力拿到好成績,到申請研究所時,反而比在名校就讀但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更容易脫穎而出。
任職於康州Westport市Greens Farms Academy的Gay Pepper表示:「大部分的父母重視學校能夠提供孩子安全感,而上名校對一些人而言,就是安全感的象徵。然而現今這個觀念可能要改變了。選擇一個對的學校才是最好的投資。」
今年21歲的詹姆士·桑傑(James Sanchez),目前就讀於北卡州的戴維森學院(Davidson College),主修神經科學。他表示,如果當初他選擇去哈佛,他可能大學4年都是在實驗室裡幫明星教授清洗燒杯,根本沒有機會親自作實驗;但在沒有研究生的戴維森學院,他卻可以盡情地發揮長才,參與為期3年的整合實驗計畫,研究老鼠的學習與記憶曲線,以期對阿茲海默症(Alzheimer)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了這個觀點。「經濟學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於2002年公佈的研究結果顯示,當初被名校錄取但因為各種原因選擇就讀地方性大學的人,20年後的收入與成就,並不低於同年出自名校的畢業生。過去為人所重視的裙帶關係(the-old-boy networking)如今已漸式微。
據了解,全美前50家大企業的執行總監(CEOs)裡,只有11位是長春藤名校的校友。可見現今社會更重視的,是個人的能力與工作經驗,名校的光環不再保證可以平步青雲。
對於大學畢業想要繼續讀研究所深造的人,小學校所提供個人化的教育,或許才可以真正幫助你準備研究所的申請。例如,加州波莫那學院(Pomona College)2005的畢業班,獲得哈佛法學院錄取的比率遠超過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或杜克大學(DukeUniversity)。選擇規模小、但與教授接觸密切的地區性大學,4年後再向世界級的研究型大學叩門,可能將會是新的趨勢。
19歲的艾書禮·路福(Ashley Rufus)就是這麼打算。她放棄了哈佛的候補資格,轉而選擇密蘇里州柯克斯維爾市郊區的楚門州立大學(Truman State University)。
「一開始是出於經濟考量」,得到楚門州立大學全額獎學金的艾書理說,當她去參觀哈佛大學時真是很心動,但是實在無法接受此後八年必須負債的生活。而楚門州大一來離家較近,二來他們的師生比例為15:1,加上其應屆畢業生歷來有相當高的比率錄取醫學院。
蓋伯·斯拉維(Gabriel Slavitt)今天春天甫自加州聖塔蒙尼卡的十字路高中畢業,當他的繼母得知他拒絕了布朗大學的錄取通知,決定去位於密蘇里州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時,「差點沒翻臉」。他承認當初申請布朗大學純粹是因為學校的名氣,但其藝術方面的科系其實並不強。
許多學子礙於父母的建議與期望,不得不向現實妥協,就讀有名的大學。但也有人勇於嘗試另一條路徑,不跟讀名校的隨潮流走。當孩子有「與眾不同」的抉擇時,父母也需要有適度的心理調適,幫助成長中的孩子找到合適的方向。17歲的伊麗莎白·潘頓(ElizabethPantone),選擇就讀於紐約州的威斯卻斯特學院(Westchester School),她的父親也盡力地配合、給予幫助,他感到不論如何,女兒都不是去他原本希望的學校,「這對我而言也是個學習」,「一開始我滿腦子只有名校,但我現在相信女兒的選擇」。
「教育父母是個緩慢的過程」,「改變生命的大學」(Colleges That Change Lives)作者包普(Pope)說道。「我收到來自全國的母親來信感謝我救了他們」,「越來越多的母親需要調整觀念」。
麻州一所中學老師包柏·溫特(Bob Weintraub)指出,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家長希望孩子進哈佛。這表示他的工作之一就是必須緩和家長製造的壓力;而學生在被學校拒絕之後,也對學校輔導室築起一道牆,拒絕接受輔導,他們稱之為「蒙羞牆」(Wall of Shame)。但事實上,「這是讓他們知道自己不孤單的好方式」。
評分公正 重要參考指標
「美新週刊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每年於8月份出版的2007年度最佳大學排行榜評鑑,多年來因涵蓋學校詳盡、科目多元,與其具公信力的調查排行,已成為高中級莘莘學子與家長在面臨大學申請關卡時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美新週刊」使用科學的市調統計方法,一方面著重教育專家針對各大學的學術品質發布的公正質化評比,另一方面以量化的統計方式衡量各大學不同面向的學術品質指標,最後再加上各大學同儕互相評分,加權後得出此詳盡公正的排行結果。
「美新週刊」使用7大指標來衡量所謂的「學術品質」,分別為各校主管對其他學校的整體評估Peer Assessment (25%);學生畢業比率與在學率Graduation and RetentionRates(20%);該校的行政資源,如師生比率與全職教職員比率Faculty Resources(20%);錄取學生在高中的競爭力Student Selectivity (15%),如班級排行前10%的比率和SAT、ACT的中間成績;學校的財務資源 Financial Resources (10%) ; 學生畢業比率表現Graduation Rate Performance (5%);以及校友贊助比率Alumni Giving Rate (5%)。
「美新週刊」依照此些面向綜合加權後得出的總分,作年度大學的總排名,並依照不同主修分門別類,讓學生對各大學有大略的了解,並可針對自己的所需與興趣,在選校時有一可參考的資訊,做出適合且正確的選擇。雖然許多專家學者對「美新週刊」年度大學排行榜的調查方法有未盡全面的反應,例如學校地點、花費與得到獎學金資助比例等項目並未列入評分,然而「美新週刊」的年度評鑑,搭配上學生本身的校園實地探訪,在高中學子與家長面臨申請大學的重要抉擇時,仍是極重要的指標資訊來源之一。
原載世界週刊
http://www.tangben.com/06/830206.htm
- Sep 20 Wed 2006 10:34
2007年全美最佳大學排行榜
在美國南加州,有些人想離家遠,就選東岸的紐約哈佛、MIT等常春藤名校;想留在加州,又不想太遠,北加州有柏克萊和史丹福大學;成績不是頂尖,但又想拿獎學金的,中西部也有很多好學校可以申請,不過美國幅員廣大,很多學校都已超過100年,反觀台灣,小小的3萬6千平方公里,擠了175間大學,現在果然升學率提高了,幾乎達到100%了,但是台灣學生畢業之後還有未來嗎?美國有很多小學校,但是名聲一樣響亮,台灣若想把兩三間公立學校合併,然後昭告世人,台灣終於有世界頂尖學府,自愚愚人,只怕會貽笑大方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