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的年輕藝人要服毒自殺,沒錢的中年父母也要燒炭自殺;現在呢?連日子所剩不多的老人也要自殺。這年頭是不是大家都活得不耐煩了?追根究底,原因就是不快樂嘛~~所以說,年輕人要即時行樂;中年人要處處尋樂;老年人則要知足常樂。(洛城冰牛奶)




-----------------------------------------------------------------------

老人自殺悲劇
何時休
 
自殺的信號多種多樣。有人提前對後事做出安排,有人希望睡覺後第二天不要醒來……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親朋好友應該主動詢問「是否想到自殺」,更要問「準備怎樣自殺」以及「何時自殺」。金曉春說:「詢問不會導致自殺。」 

8月22日,一名83歲的華裔婦女在紐約市法拉盛長島護理中心跳樓身亡。紐約華文媒體報導,這位華裔婦女和單身大女兒同住布碌崙一租金穩定的公寓內,因為該公寓8月1日發生大火,母女倆分別被安排入住曼哈坦的旅館和法拉盛的護理中心。
報導分析,死因可能是房管局官員通知其女兒必須於8月22日搬離該旅館,老人擔心兩人將來無處可居。不過,警方也表示,該名老婦可能有精神病史。報導稱,她曾經向友人抱怨不習慣現在的生活,情緒相當低落。 

這是華裔老人跳樓自殺的最新案例。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根據1999年至2004年的資料報告稱,亞裔自殺率每10萬人中有5.4人,只有美國總人口自殺率的一半。但是,在85歲或以上的男性中,亞裔自殺率最高,達到10萬人中有27.43人;老年亞裔婦女的自殺率比同年齡的白人或非洲裔的自殺率要高。在75歲或以上的婦女中,亞裔婦女自殺率是10萬人中達7.95人,比白人的4.18人和非洲裔的1.18人都高。 

紐約華裔執業心理醫師金曉春認為,統計資料顯示,在美國,自殺的男性比女性要多,而華人則相反,女比男高,且老年婦女最高,比美國人高一倍。該統計數字與中國大陸的資料正好一致。許多婦女有憂鬱症、孤獨、患上不治之症,都可能導致自殺。他認為,華裔老年婦女、尤其是從農村移民來的婦女自殺的最多。「這主要是農村婦女太苦了。」 

老年移民生活難 
法拉盛福壽老人中心工作人員劉明元從華文報紙上看到這位華人跳樓。他說,報紙上講死者有病,生活比較困難。劉明元三年前從上海移民美國,作為一個華裔移民,他能夠感受到死者的處境。
很多人來到美國後,感到很孤獨,後悔移民美國。他在上海已經退休,在60多歲時靠弟弟申請移民美國。剛來美國時,他找不到工作,生活很困難。為了省錢,他經常晚上6點鐘去華人超市,購買一元錢一包的水果、蔬菜。 

劉明元原來是上海重點中學「行之中學」的數學教師,太太是英語教師,太太來美國後,很快找到教師工作。他認為自己身體很好,也會做飯,但是沒有用處。而女性則比較容易找工作,她們可以做護理、月嫂和管家,因此,他「現在靠老婆養活」。

 
現在,他在該老人中心擔任出售飯票的工作,屬於半職工作人員。「每天在中心工作四個小時,每月可以掙到五、六百元,房錢和飯錢都有了。」他們仍然吃不慣美國的飲食。他認為,紐約豬肉沒有味道,燒不出大陸豬肉的鮮味來,「雖然有活魚,但是我們買不起,只能買最差的。」
他說,因為不可能住在弟弟家,夫妻倆只好在法拉盛租住一個房間。「我們租一個臥室,房東自己住在隔出來的客廳裡。」當地許多房子都經過改造,分隔出許多房間出租,因此,許多人為了能夠來老人中心,就在法拉盛附近租房子住。他說,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住房。

 
憂鬱症是自殺主因 
金曉春醫師四年前自行開業。「我的病人60%是華人,另外還有其他族裔的人士。」這位曾在醫院精神科工作過的醫師稱,華人中的特殊現象是老年婦女自殺率高,他認為,華裔老年婦女自殺率高有以下幾個原因: 

成功自殺者中60%至70%有憂鬱症,患病率比美國人的患病率高出10倍,成功自殺者中患上躁鬱症者的比率是美國人的30倍,自殺者中許多人有頭痛和頭暈病史,但是沒有得到有效治療。
自殺與孤獨有關。華人新移民較多,婚姻狀況比較複雜,離婚、喪偶、無子女、單身的人比家庭健全的人自殺率要高。家庭糾紛常常導致自殺,包括婚姻出現矛盾、配偶有外遇等。
生病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有人病情嚴重,覺得治不好,如關節疼痛,疼得受不了,因此不想活了。金曉春說,自殺者的思維方式與正常人不同,他們總認為,癌症治不好、婚姻到頭了、挽回婚姻沒有希望了,「想法比較狹窄,想死一了百了。」
自殺方式也是原因之一。在美國,嘗試自殺的女性人數比男性人數高三倍,但是男性自殺成功率是女性的四倍,這主要是他們自殺的方式不同。例如,美國女性自殺一般是割手腕,吃安眠藥,而美國男性是用槍,因此,男性自殺的成功率高於女性。華人女性自殺的成功率也很高,因為採取跳樓、上吊等方式。 

不重視心理健康 
金曉春說,華人認為看心理醫師是不光彩的事情,說「只有瘋子才去」。因為患病得不到及時醫治,一旦去看醫師,病情都很嚴重,因此他感到看華裔病人很累,有的人病情很嚴重,但希望一次解決,「他們高興幾天就不來了。」而且,看病不準時。有時,他打電話給預約的病人,但是病人說「餐館很忙,不想來了」。 

而他的猶太裔病人把看心理醫師當做家常便飯, 一些猶太人認為,猶太人過去受到許多苦難,患上心理疾病很正常。有的猶太人發現自己最近思想沒有過去活躍,工作比較平庸,感覺心理上可能出現問題,於是就來看心理醫師。 

疾病控制中心的報告也發現類似的問題。報告說,亞裔美國人不願將他們的精神健康問題告訴別人。例如,他們向朋友和親屬講述的比率是12%,而白人為25%;向精神健康專業人士述說的占4%,而白人是26%;向內科醫師講述的比率是2%,而白人為13%。 

華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以下幾類:精神分裂症、憂鬱症、婚姻矛盾和兒童多動症。許多人生病,但羞於開口。有人來看病是因為法官命令他們要看精神科醫師,他們才來看,也有的是學校要求家長帶孩子看病,不然要向上報告。因此,這些家人才帶孩子來診所。 

許多人都是被家人送到心理診所。例如,一名從中國大陸移民來美的60多歲婦女和兒子同住,希望兒子能夠照顧她的後半生,但是,兒子沒有身分,被送入遞解程序當中,母親擔心失去兒子,產生自殺念頭。 

金曉春說,有的事情當事人可以改變,只要改變就行了。但是,有些事情當事人無法改變,那麼只能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同樣患癌症,很多人並不走絕路,他們就是改變自己的看法及處理問題的方式。作為心理醫師,他們必須給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減輕壓力,讓他們看到希望、不走絕路。
因此,他建議當事人和移民局配合。同時,他也給移民局寫信,把病人的病情告訴移民局,希望他們從人道主義角度考慮,讓其兒子留在美國,照顧母親。金曉春說,病人看到身邊的人這麼關心她,也就放棄了自殺的想法。因此,他建議如果心情不好超過一個月,就要看心理醫師,「不要生活在痛苦之中」。 

自殺前有信號
 
金曉春說,自殺者在結束自己生命前,一定有某些信號,這時,周圍的人要認真對待。他說,說要自殺的人自殺的可能性,比沒有說過的人可能性要高。 

自殺的信號多種多樣。有人提前對後事做出安排,如把自己一直佩帶的手表交給小兒子,有人希望睡覺後第二天不要醒來。「患上嚴重疾病、剛剛失去親人、人際關係矛盾很深,都是自殺的誘因。」這時,周圍的人要給予關懷和愛,「關懷和愛是治療疾病的最好藥方。」 

金曉春說,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親朋好友應該主動詢問「是否想到自殺」,更要問「準備怎樣自殺」以及「何時自殺」。他說:「詢問不會導致自殺,而且是試圖自殺者希望聽到的。」但是,很多華人不會這樣問。他曾遇到過這樣一個病例。該病人已經想好如何自殺。「為了自殺,這位病人已經積攢兩大瓶安眠藥。」他聽到這個情況後,馬上打電話給病人的朋友,請他把病人的安眠藥找到,丟進廁所。此後,他又和病人約法三章,簽好保證書,才放病人回家。 

金曉春說,為了預防自殺,美國設有自殺熱線,並有講華語的義工。電話號碼是﹕1-800-784-24331-800-273-8255。遇到有人自殺,可以撥打這個電話。同時,九一一緊急電話也可以制止自殺。救援人員到達後,要請精神科醫師進行評估。「但是,精神科醫師也無法保證不自殺。」 

心理疾病逐年上升 
紐約市心理健康協會設有心理熱線電話,向華人提供心理諮詢。該協會外展教育主任羅潔說,該諮詢電話每年都在上升。目前,每年的電話量在2500個至3600個之間。打電話者大都三、四十歲,老人打電話不到10%。「有的是老人自己打,有的是子女幫助打。」 

羅潔說,為深入了解華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紐約市老人局、紐約市衛生局和紐約市心理健康協會聯合開展憂鬱症掃描活動,用問卷篩選憂鬱症的病人。該問卷共有九個問題,如對於做某些事情缺乏興趣或樂趣、情緒低落、沮喪或沒有希望、難以入睡或容易醒來或嗜睡、無法專心,如不能專心看報或看電視,有一死了之的想法或想用其他方法傷害自己。 

被調查者根據過去兩周的情況,在問卷表上的分數上打勾。評分從○分到三分。調查人員把這些評分相加。如果分數在1到4之間,視為很少憂鬱;輕度憂鬱的分數是5到9;10分到14分為中度憂鬱症;中等嚴重憂鬱症是15分至19分;20至27分為重度憂鬱症。 

羅潔每個月要去紐約市幾家華人老人中心調查,發現十分之一的老人患有憂鬱症,「只是許多人不願意說」。有的老人感到失落、沒有收入、不是一家之主。有的被迫照看孫子、有的患有嚴重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臟病,有的睡不著覺、有的有挫折感、有的和子女存在代溝,例如,子女兩個月才來一次,有的和媳婦關係不好。有的老人生意失敗,來到美國後不能做主,許多老人能忍則忍,情感悶在心裡。

 
親人關心非常重要 
羅潔認為,自殺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他們都是計畫很久了」。因此,親人應該感覺到。例如,一位華人的舅舅常說要自殺,說了好幾年。在第四年,家人都疲勞了,認為只是說說而已,最後果然自殺了。 

她說,治療能夠挽救他們的生命,改變他們的思維,增加生活的信心。他們能夠苦中作樂,活得開心一點。有人去老人中心,減少自殺念頭。發現不開心,可以打電話給心理熱線,和熱線工作人員談心,去除自己的不愉快。「那些在生死線上徘徊的人,在遇到困難時求救,就不會絕望。」 

有自殺念頭主要是下列一些人:生病、與家人關係不好、有憂鬱症及經濟狀況差等。有人平時好好的,突然去死,是有原因的。羅潔認為,那些不去老人中心的人容易自殺。許多老人選擇獨居,有的是自願,有的是被迫。對老人來講,獨居有許多不便,年紀大了,許多事情需要別人幫忙才行。
許多老年新移民不適應美國的生活。例如,一位老人從中國大陸移民美國,住在新澤西州的子女家中。後來與家人不和,她一人搬到紐約市居住,她患有糖尿病,許多食物不能吃,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於是她打電話給心理熱線,表示自己想死但又害怕死。 

這位老人說,她有幾萬塊錢,存在銀行。因為自己租房子住,擔心錢花完後無處可去。她是新移民,沒有入籍,不符合申請政府房的條件。後來,心理熱線與老人中心聯繫,請社工安排她看心理醫師。「現在,該老人沒有自殺,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法拉盛福壽老人中心主任王能說,他從事老人工作23年,僅見到一位老人中心的會員自殺。兩、三年前,一位75歲的老年婦女在其住處跳樓,原因是患上癌症,產生厭世。選擇死亡需要很大勇氣,不是說死就死的。老人一定要參加活動,與外界接觸,心情才能好。 

有的老人染上酗酒、吸毒和賭博。一位老人欠了幾個月的房租,想用賭博掙錢繳房租。有一天,他贏了八千元,但還想多贏,就繼續賭博。結果,八千元全部輸回去。「他回來後痛哭流涕。」因為透露想自殺,社工準備把他送院治療,他表示只是講講而已。社工向社區尋求捐助。後來,他的社會保險金獲得批准,他才有錢繳房租。

 
華人移民憂鬱嚴重 
2007年9月,紐約大學醫學院亞裔美國人健康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sian American Health)發表一份對紐約華人健康情況的研究報告,涉及華人健康的許多方面,包括華裔精神健康問題。報告說,華人移民的憂鬱症的發病率高於中港台的發病率。 

該報告認為,搬遷的壓力、失去支持網路的聯繫和適應新環境,是他們移民後短期內導致憂鬱症的主要原因。該報告稱,除了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失調,華人中另外一個精神健康問題是自殺。「僅在2005年,紐約市就發生至少28起與自殺有關的華裔死亡。」有關團體稱,實際數字更高。 

該報告稱,許多研究證實與這次研究的結果相同,用於掃描憂鬱症的九個問題健康問卷,調查結果也與這次調查基本相同。例如,當問到在過去兩周感到沮喪、憂鬱或無助的頻率時,21%的被調查者回答「有幾天」,3%「超過一半時間」,3%「幾乎每天都有」。當問到在過去兩周內做事沒有樂趣時,13%的人回答「幾天」,4%的人「超過一半時間」,3%「幾乎每天都有」。 

報告也認為,華人迴避精神健康的服務,以避免羞恥、語言障礙。它建議,應該用更好的方法增加華人社區對此的認識,願意尋求精神健康的服務。最近幾年,已經有機構設法把基本健康服務和精神健康服務結合在一起。 

例如,在王嘉廉社區健康中心,內科醫師和精神科醫師發展出一套聯合憂鬱照顧模式(C -Care)。在這種模式中,內科醫師介入憂鬱症的治療、照顧經理追蹤治療、精神科醫師提出協助,「這是增加華人社區成員接觸精神健康服務的重要一步。」 

有必要加強研究 
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社會工作系教授鍾會明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內收集試圖自殺的華人資料,進行研究。到目前為止,她一共收集到31個案例,其中三個為老年人,年齡為60多歲至70多歲。 

鍾會明說,這些病人大都患上精神憂鬱症,但是自己不知道,也不看精神科醫師。這些老人的特徵是:沒有錢、有病、認為自己是子女的負擔、移民美國不久、沒有朋友。 

這些自殺未遂者稱,來到美國後,不懂英文、不能出門做事、無人可以談話,兒子、媳婦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總之,很多原因加在一起,促使他們走上絕路。」鍾會明說,很多人的憂鬱症相當嚴重,不能控制自己,有人聽到有聲音在罵他,還有的聲音叫他們去跳樓。 

鍾會明說,此前無人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原因是很難訪問到當事人,因為華人不願意向別人講述自己認為丟臉的事情。同時,這樣的研究還要獲得社區的支持,在紐約亞裔美國人精神健康聯盟的支持下,她獲得一筆研究經費,和八個診所進行合作。「如果有人自殺,這些診所徵得病人同意後,再打電話給我。」她前往診所或病人家中採訪病人。 

在調查中發現,許多華人移民家庭在美國感到無助,他們不懂英文,遇到親人自殺,不得不請鄰居打電話給九一一。而且,他們從華人社區獲得的支持也很少,教會幫助也不大,因此,她認為華人社區應該建立這樣的機構,切實解決這個問題。

 
老年移民需交流 
褔壽老人中心的劉明元說,家人對移民美國也存在矛盾。移民排期到時,兒子已經超齡。夫妻倆移民美國,兒子媳婦住在上海。「我們在精神上並不好過。」因為兒子一家沒來,他們總是想念兒子一家,常利用電腦視訊來看望。他說:「我們本來可以在家裡幫助帶孫子。」 

劉明元說,他們留在美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氣候是原因之一。紐約天天藍天,比上海的氣候好,現在上海夏天很熱,又潮濕,「過去幾年夏天氣溫都是攝氏35度,老人很難過。」紐約的空氣和水都好,對老人有吸引力。「老年人就圖個身體健康。」 

他倆現在都有綠卡,也有白卡(紐約州社會保險卡),他說,美國最好的是老人和小孩的福利。劉明元說自己很慚愧,對美國沒有什麼貢獻,卻能夠享受免費看病,真是「不好意思」。他還可以要求派車接送,「坐林肯汽車看病」,「這在中國大陸不可想像。」 

劉明元說,談不上後悔不後悔,來到美國後,增長不少見識。老人中心很熱鬧,天天有人來。美國當官的怕老百姓,要拍老百姓的馬屁,「當官的尊重老百姓,沒有看不起我們。」楊愛倫、孟昭文為了競選州眾議員,都往老人中心跑。紐約市的審計長也來到中心,對老人非常尊重。「老是盯著我們,跟中國大陸反過來。」 

劉明元的工作是賣飯票,和每個人都有交流,「在這裡,沒有人想不開。」有人是女兒和媳婦陪著前來中心吃飯,吃完飯後,女兒、媳婦再來接他們回去。他們在這裡可以打麻將、看報、聊天,很開心。「有人甚至從曼哈坦、布朗士、布碌崙遠道來此。」有的人走路不便,但堅持每天來。(本報記者/韓傑) 

世界周刊2008-09-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st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