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薇格(Suzanne Vega),1959年七月出生於加州聖塔莫妮卡(Santa Monica),1987年,她發表單曲「Luka」,和另外一首以清唱表現的「Tom's Diner」,獲得年度最佳專輯和最佳流行女歌手等三項葛萊美獎入圍,算算日子,一轉眼之間,到現在竟然已經超過二十年了。
(網路圖片)
---------------------------------------------------------------------
有的藝人很少打進排行,但是卻無損於他們受歡迎的事實。崛起於80年代中晚期的民謠創作女歌手蘇珊薇格(Suzanne Vega),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總共只有三首單曲曾經打進全美排行,可是她精緻而充滿內涵的風格,卻始終備受推崇與喜愛。
有的藝人很少打進排行,但是卻無損於他們受歡迎的事實。崛起於80年代中晚期的民謠創作女歌手蘇珊薇格(Suzanne Vega),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總共只有三首單曲曾經打進全美排行,可是她精緻而充滿內涵的風格,卻始終備受推崇與喜愛。
蘇珊薇格,1959年七月出生於加州聖塔莫妮卡(Santa Monica),母親是個爵士吉他手,出生沒有多久,就跟著母親和從事寫作的波多黎各繼父遷居紐約,在充滿社會問題的哈林區和西區長大,使得生性沈默、害羞的她,必須很早熟的學會照顧自己。由於父母經常在家中唱民歌,她也受到不少影響,十一歲開始彈吉他的時候,就發現自己深深受到鮑布狄倫(Bob Dylan)和雷納寇亨(Leonard Cohen)等創作歌手的吸引,也迷上伍迪葛士瑞(Woody Guthrie)、比特席格(Pete Seeger)、茱蒂柯林斯(Judy Collins)、瓊拜雅(Joan Baez)等民歌手的音樂,更從十四歲起開始嘗試寫歌,不過當她進入表演藝術學校就讀的時候,主修的卻是舞蹈,而非音樂。
在大學主修文學的時候,她開始在咖啡館賣唱,並且參加一些民歌節的活動。1979年,她觀賞了路李德(Lou Reed)的演唱會,深深感到悸動與啟發,因為路李德以民歌手的技巧,生動的描繪著都市生活無情的世界,而那正是她所熟悉的。從此,她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
1982年,她從大學畢業,很快的在格林威治村的民歌圈子崛起,被推崇為「明日的希望」。只可惜,現實的唱片界普遍認為民謠創作歌手缺乏商業的吸引力,而不願意接納她,直到1985年才被曾經兩度對她賞以閉門羹的A&M唱片網羅,得以發表首張個人同名專輯「Suzanne Vega」,獲得很高的評價,由於單曲「Marlene on the Wall」備受矚目,專輯在英國得到白金唱片,在美國卻反應平平。
1987年,她再發表「Solitude Standing」專輯,終於因為以第一人稱自述方式描述一個受虐兒童的單曲「Luka」,和另外一首以清唱表現的「Tom's Diner」而時來運轉,獲得年度最佳專輯和最佳流行女歌手等三項葛萊美獎入圍,也揭開了一股創作女歌手的熱潮,讓唱片界開始認為這類產品大有可為,更替崔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蜜雪兒夏克(Michelle Shocked)、依蒂布瑞凱(Edie Brickell)和「藍色少女」(Indigo Girls)等鋪下了平坦的路。
1990年,她在「Days of Open Hand」專輯中嘗試比較具有實驗性的音樂風格,歌詞也展現了更濃厚的情感,雖然沒有暢銷單曲,仍然備受推崇。整個90年代,她陸續發表新作,多次被「偷情」(Closer)、「越過死亡線」(Dead Man Walking)等電影採用為插曲,而她的故事也被拍攝成一部紀錄片「Some Journey」,可惜截至目前為止,好像還沒有正式公開。
1997年,女歌手莎拉克勞克蘭(Sarah McLachlan)發起的「莉莉絲音樂節」(Lilith Fair)活動,更充滿了跟她非常類似的風格,而她也多次參加演唱。2003年七月,她推出包含二十一首代表作的精選集「Retrospective: The Best of Suzanne Vega」。
2000年,蘇珊薇格首度應邀參加蒙特羅爵士音樂節,由於反應熱烈,在2004年再度獲得邀請,而演唱會的實況也被錄製下來,剪輯成這張DVD。晚會開始,她首先帶來1992年專輯「99.9°F」膾炙人口的標題歌曲,接著又唱出成名曲「Marlene on the Wall」。
我們可以發現,她跟一般的女歌手完全不同,沒有任何的噱頭,只是靜靜的站著,在班底樂隊的陪襯下,以吉他自彈自唱,風格細膩而內斂。她的歌聲纖細,偶而說話的時候,更幾乎難以聽清楚,必須把音量調高,可是,她真正的魅力,來自歌曲的內容,我們無法不聯想起雷納寇亨、鮑布狄倫和路李德等名家作品的意境。
在她年輕時代所譜寫的「I'll Never Be Your Maggie May」裡面,她更以自己個人的「姊弟戀」經驗為題材,聲稱自己絕對不可能成為洛史都華(Rod Stewart)60年代經典中的那個「Maggie May」。其他如「When Heroes Go Down」、「Solitude Standing」、「The Queen and the Soldier」、「Left of Center」和「Blood Makes Noise」等等,也都發人深省。
蘇珊薇格或許從來不是個能夠縱橫市場的超級巨星,也缺乏商業上的吸引力,但是她豐富的內涵卻絕對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仔細的觀賞本片,你就會瞭解此言不虛。
-------------------------------------------------------------------
兩歲半的時候,蘇珊薇格Suzanne Vega跟著家人一路從加州的聖塔莫妮卡搬到紐約市,這一搬之後,蘇珊薇格就把這裡當作是她的故鄉,西班牙人的哈林區、上城西區、曼哈頓的街道、格林威治村的咖啡館,都會城市中的種種人事物,都成了她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記憶,熱愛表演藝術與現代舞蹈的她將這些記憶化為詩作,寫成歌曲,捕捉著存在於現代都會中的知性與感性,浪漫與孤單。
在2007年蘇珊薇格加盟Blue Note唱片公司的首張專輯Beauty & Crime裡,她的歌聲依然像是20多年前那個唱著Luka、Tom's Dinner的大女孩一樣的清新,她的歌曲依舊在流行民謠與層次豐富的弦樂編曲中洋溢著淡淡的詩情,她以傳統吉他為主導的旋律搭配冷靜調性的電子合成器的節奏,以深具個人化的歌詞搭配有如短篇故事一般的敘事風格,以當代受到重創的城市風貌印象對照她個人對上城西區與下城東區的城市記憶,她用著熟悉的歌聲與曲式訴說著一段段發生在紐約的故事。專輯由製作過Corinne Bailey Rae、KT Tunstall、Sia等藝人專輯的英國製作人Jimmy Hogarth掌舵製作,榮獲全英音樂獎的蘇格蘭歌手KT Tunstall擔任歌曲和聲與歌聲編曲。
蘇珊薇格就跟傳奇的紐約客Lou Reed一樣,以縝密的心思觀察著都市生活,不經意的瞥見街道的景象,凝視著街頭的影子,揣摩著旁觀者與追夢者,絕望的人與充滿希望的人的心情。專輯裡的Zephyr & I、Anniversary、Ludlow Street、Angel's Doorway這4首歌曲是薇格表達個人情感最強烈的作品,因為,這些歌都是她回憶起2002年初過世的哥哥Tim有感而發的創作,像是帶有Velvet Underground的搖滾曲調,還有KT Tunstall和聲的Zephyr & I就是她在Tim的追悼會上,想起了70年代與傳奇塗鴉藝人Zephyr在上城西區的美好時光的創作曲,而風格陰暗,帶有沉思感覺Ludlow Street則是她對這個位於下東區的街道的回憶,因為,這裡是她當年去參加一些演唱會的途中,繞去參加派對的地方,也是她在演唱會後去接她哥哥參加復健療程的地方。
Sonic Youth樂團的吉他手Lee Ranaldo跨刀彈奏的Angel's Doorway寫的是她表妹的老公,在9/11事件之後負責駐守世貿大樓現場的警察的故事。Anniversary則是她在9/11事件一年後,看著紐約人走出事件陰霾,以希望取代感傷的創作曲。專輯裡還有回想女兒在9歲的模樣的As You Are Now,寫給親愛老公的情歌Bound,天馬行空的幻想著法蘭克辛納屈與艾娃嘉娜的情感世界的Frank & Ava,將紐約市化身成為一個運氣不佳的淑女,捕捉她所成長的地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感覺的New York Is A Woman。
就像是啟發她的紐約客一樣的令人著迷,蘇珊薇格自己充滿著許多的故事與驚喜:每一天的新發現,抓不完的人生智慧,充滿著奇特的,隨性的,超神奇事物的歌唱生涯,或許,這只是大城市中的另一個人生。
-----------------------------------------------------------------------
過去歌曲回顧:
1.Tom’s Dinner
過去歌曲回顧:
1.Tom’s Dinner
2. Luka
3.其他版本的 Tom’s Dinner
http://tw.youtube.com/watch?v=EEQy8_sggwY&feature=related
http://tw.youtube.com/watch?v=fZDgoD9bndA&feature=related
http://tw.youtube.com/watch?v=fZDgoD9bndA&feature=related
其他參考網站: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