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留學生找工作這麼難? 
首先,美國人對雇用「老外」始終有疑慮。 

第一關面試,英語要說得比美國求職者更打動主管,很難。

經濟差、身分難辦、有家歸不得的三重打擊,加上原有的語言、文化適應問題,今年的華人留學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龐大壓力。


(孟克--吶喊)




 
經濟差,工難找,想留在美國工作的留學生,不禁感嘆生不逢時。但總結過來人的經驗,共同建議只有一個:試就對了。「揮棒可能落空,但不要怕被三振,只有揮棒才有全壘打。」 

去年9月從紐約大學畢業後,台灣大學出身的楊秉儒為了找工作,近四個月內,足足投了120封履歷表到各組織機構求職,結果只有六個安排面試,僅一家錄取他,但還不承諾贊助工作簽證,然而他別無選擇。 

「邊邊角角的機構,能投的我都投了,沒聽過人家投這麼多履歷的,」楊秉儒苦笑。因為念的戲劇治療尚是新興學科,以為在最多元化的紐約可能會找到直接相關的工作,於是從全職到兼職,從史泰登島到布朗士區,從流浪漢到老年人的精神治療機構,能試的他全試了。 

投履歷,他可不隨便。他不僅蒐集了紐約所有相關機構的資料,其中需要華人員工的機構他一個不放過。「找工作就是我當時的全職工作,」楊秉儒笑說。每天早上,他一睜開眼,就是因應各機構需求,一再量身修改履歷跟求職信(cover letter),朝九晚五,他就只專心的投履歷,一天兩封到四封,日復一日。 

「找工作實在是不好過,好不容易畢業,既沒收入,更不敢離開紐約去玩,完全不敢放鬆。」他回憶道,「雖然爸媽總說慢慢找,不給我壓力。」 

實際上,找工作超過一季才找到,楊秉儒算是幸運的,他身邊不乏有留學生苦找一整年無果,最後只能無奈回國。更幸運的是,他唯一找到的工作一青少年精神疾病活動治療師一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工作。 


經濟大衰退 畢業即失業
 
為什麼留學生找工作這麼難? 

首先,美國人對雇用「老外」始終有疑慮。 

「老實說,我們外國學生想拿什麼跟美國人比?除非比美國人優秀很多,要不從老闆的角度看,他憑什麼選你?還要花錢贊助你工作簽證?」楊秉儒一針見血。「雖然科系領域特殊,但就我所知,美國學生找到工作要比留學生少一半時間。」 

能被錄用,他主要還是靠第二關帶團體治療活動取勝,「第一關面試,英語要說得比美國求職者更打動主管,很難。況且工作後,美國人更加重視溝通。」語言能力,是每個不是在美國成長的華人留學生心中的痛。 

尤有甚者,今年工作所以特別難找,跟去年底起開始的經濟不景氣大有關係。
 
經濟衰退,念的科系愈熱門,工作反而愈難找。如果還以為科系冷門工作難找,那可就錯了。 
一位不願具名,北京清華出身,哥倫比亞大學財經相關研究所的畢業生就表示,今年全班十幾個華人畢業生,平均都花上兩、三個月才找到工作。往年,有哥大血統的他們,在畢業前,各大公司早就捧著白花花的鈔票搶著要,連面試都免了。

 
他大嘆:「今年畢業真倒楣!」 

此話不假,金融業在這波大蕭條中首當其衝。日前《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今年金融業的新聘用人員將比去年大減7.5%,像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就少募近10%新人。 

而《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更特別以「畢業即加入衰退」(Graduating into a Recession)為題,要今年的商學院畢業生做好最壞打算,因為在就業市場緊縮下,學生被迫做出困難就業抉擇。「如果你在經濟衰退期畢業,你可能會進入不同產業,你的接下來人生將被引向不同軌道。」一位史丹福大學教授在做了1960至1995年間商學院畢業生就業狀況的研究後所得出的結論:「你一生可能就這樣平白損失最多500萬美元收入,一切只因在不景氣時畢業。」 

實地來到華爾街,瑟瑟蕭條風,吹得大家抬不起頭。因為2007年華爾街的盈餘僅有32億,不但連2006年盈餘209億的兩成都不到,更是1994年以來最糟狀況,比2001年的科技泡沫加恐怖攻擊的雙重打擊都還慘。 


更慘不忍睹的是,華爾街從去年9月次級房貸風暴以來,已有4萬5000人慘遭裁員,許多專家預估被裁員人數將持續飆增至10萬人。而在裁員潮中,不少公司為保障美國公民,裁員時便先從持H-1B工作簽證或正等待綠卡的員工下手,讓華人員工人人自危。 


金融業不說,美國也是百業蕭條。截至今年3月底,美國的失業率飆至兩年半新高,不僅衝破5%心理關卡,更是五年來首見三個月連續衰退,光3月一個月的就業機會,就少了足足8萬個,這還不包括1、2月份加起來的15萬人。回首去年下半,每個月新增的就業職位可有7萬6000個,結果經濟一差,全正負抵銷了。現在全美就有將近800萬人失業在家寅吃卯糧。 

經濟差,工難找,已經夠糟。身為今日留學生,想留在美國工作,還都必須面臨一個更殘酷的考驗:工作簽證愈來愈難辦。 


留在美國難 回故鄉更難 


雖然今年4月起,OPT (外籍生實習訓練)已調整得更有彈性,滯美從原先的12個月最多可延長至29個月,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真想留在美國工作,還是需要綠卡或工作簽證,工作簽證中最熱門的無非是H-1B,是專給有大學以上學歷、具專業技術的外籍人士。 


但,今年H-1B是破天荒的搶破頭。今年4月初,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收到高達16萬3000多份申請,比去年足足多出3萬份,但移民局已連年僅提供8萬5000個名額,這名額中尚包括保留給碩士以上學位的2萬個特殊名額。 


破天荒的,碩士名額也提早額滿,去年的2萬個名額,足足花了一個月才填滿,今年則是一開始就爆滿,高達3萬2000人搶這2萬個名額,首輪抽籤的中籤率不到三分之二。 
「從2001年以來,H-1B簽證從來沒這麼競爭過,而且碩士以上的保留名額,從來就不是個問題。」從事移民法律近40年的畢斯特、慕嘉模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合夥人辛格(Stephen Singer)表示:「如果法律不改,狀況將會愈來愈糟!」 

辛格進一步說明:「就連公司願意贊助員工拿H-1B簽證,都這麼難拿,所以公司會愈來愈不願意雇用持有OPT的學生,因為誰都不願意雇用員工後,12個月後就說再見,這真是個惡性循環。」
經濟不好、身分難辦,想打退堂鼓的留學生卻面臨一個更棘手的問題:有家歸不得。 

今日,兩岸三地都有大批大學以上程度的畢業生,有些不僅外語流利,甚至經驗豐富。留學生歸國求職,自然要面對一觸即發的「土洋大戰」。 
先看中國。去年起,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留學生輸出國。在中國政府開放留學整整30年後,留學人數高達121萬,其中,留美是首選中的首選。
 
過去喝洋墨水者少,回國後自然身價不凡。但,今日留學者眾,回國後卻得面臨「薪酸」窘境。根據《人民日報》報導,大多公司給沒經驗的「海歸」(海外歸國留學生)的月薪,跟國內大學畢業有經驗的「土鱉」相當。 

尤有甚者,今年中國國產的畢業生,將首破500萬,直逼560萬人,比去年大增64萬人,足足是八年前的六倍,大學生膨脹的速度,連中國經濟成長率都難望其項背。也難怪,《新華社》網站稱呼今日中國大學生像土豆、白菜,「能夠低價賣出去,不完全爛在筐裡,已經算不錯了。」
面對激烈的「高學歷削價戰」,海歸自然必須無奈降價求售。無怪乎,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顯示,高達三成五以上的海歸有就業問題。 

再來看台灣。儘管近年來,台灣失業率一路下降至4%,但青年失業率始終穩居8%。光去年一年,就有18萬台灣青年失業。根據台灣主計處統計,失業率最高的,是25歲到29歲面臨「三十不立」窘境的青年。 

為何至此?因為不同於大陸,在台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大學生,為脫穎而出,碩士學位便成為謀職基本條件。根據台灣教育部統計處資料,去年所有台灣公立大學的學生中,有超過三成是碩、博士研究生,總數高達12萬人,跟10年前比,研究生的總數成長高達300%,而同期間,大學生數量僅成長150%。於是乎,碩士唸完都快30歲才開始找工作,也難怪失業率居高不下。 

碩士滿街跑,碩士拚碩士,讓台灣留學生的回鄉路,可比大陸海歸更艱辛、更「薪酸」。 
經濟差、身分難辦、有家歸不得的三重打擊,加上原有的語言、文化適應問題,今年的華人留學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龐大壓力。「聽到今年這麼慘,工作這麼難找,真是還沒開始找,就灰心一半,」今年紐約大學研究所畢業的紀炫宇搖頭表示。 

網路送履歷 伸求職觸角 

今年時局確實困難,然而,卻還是有留學生畢業後能順利就業,為何?究其因,成功的要素不外乎四:網際網路、網羅參展、布網人脈、破網而出。布下這四個天羅地網,逆境中求勝,機會無限。
透過網際網路,大量的徵才訊息即時就能掌握。目前,美國最熱門的求職網站有Monster.com、CareerBuilder.com、Hotjobs.com等等,這些綜合性求職求才網,平均每月造訪人數都以千萬計,張貼的工作以百萬計,各種想得到的工作:正職、兼差、入門、高階,應有盡有。 

其中,像是Monster.com還特別為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量身打造求職網:MonsterTRAK.com,在各大校園都能見其宣傳。根據該網站調查,有高達72%的2007年美國畢業生在網路都有求職資料,例如網路履歷等,再往前一年,這數字卻僅有59%。求職數位化,已是大勢所趨。 
不過,上述網站都是針對一般美國人需求設計的網站,像是外籍身分等華人常見問題並沒被特別列入考量,以致不少留學生上網苦找工作,不是成效有限,就算找到,公司也不贊助工作簽證。
於是,幾個親身遇過這些問題的中國留學生,決定「自己人幫自己人」,成立一個華人專用的信息交換網站:聚賢堂(Linked8.com)。

 
「北美華人多是名校畢業,在中國肯定是優秀人才,但在美國,工作不是不好找,就是找得不理想。」聚賢堂創辦人之一的任寰(Chloe Ren)表示:「問題出在運用的途徑不適當。」 

網站創始人江波(Brady Jiang)自身在求職時就遇過這些挫折。雖是擁有美國前50大MBA大學學歷,畢業時景氣也好,但找工作仍然找了四個月,被十幾家企業面試後,仍前途茫茫,「當時心情真的很壓抑,很不落實,」江波回想道。 

在求職過程中,他發現許多優秀的華人留學生工作不是找不到,就是屈就。最後,他自己雖幸運地在《財星》雜誌(Fortune)排行200大企業找到工作,但還是希望能成立一個網站,提供海內外華人一個求職的交流空間,「北美華人雖然分散,但是學歷都很高,估計有這樣求職需求的人數約有20萬。」 

在江波號召下,幾個北京大學出身的畢業生就這樣串連起來成立網站。不過,在些留學生不只散佈美國東西岸,還有人在北京、上海,在協力開發網站期間,通常必須要中國那邊早起、美國這邊晚睡,只為求同步進行。雖然是幾個毫無企業經驗的學生,但憑著一股熱情,在去年2月測試推出時,馬上就受到中國的一些投資銀行注意,很快地就為求職者和業主搭上線,反應良好。
 
就這樣,網站正式上路。因為網站規模尚小,且多數服務均不收費,所以這些留學生仍都是兼職在經營網站,儘管如此,目前網站註冊者已達1萬2000多人,絕大多數都是碩士學歷。 

網站除了連結華人,甚至還詳列各公司是否協助申請綠卡與H-1B工作簽證,更驚人的是還有各公司職位準確的薪資水平,只要一輸入公司名稱,馬上有答案。 

「這都是勞工部的公開資料,數據相當可靠,只是勞工部並不提供搜尋,所以我們自己開發電腦程式模型處理。」網站負責人之一,也任職軟件工程師的李放(Mary Lee)表示,「有這些資料在手,不僅可以查哪家公司有提供工作簽證,在被雇用時能掌握工資水平,甚至以此可以談判工資。」 

在求職功能上,打破各大求職網要求職者一一投遞履歷勞神費力的作法,聚賢堂提供一項名為「簡歷群發」的功能,直接跟各公司人力資源主管跟獵頭(Headhunter,專門為企業找人選的招聘人員)聯繫上,將履歷大量寄給他們,「這比一個一個投履歷有效得多,尤其對在美國人脈不廣的我們來說,更節省時間精力。」江波說明,「許多美國公司也希望透過我們找到會說中文的求職者。」 

一個因公司政策無法具名,並透過該網站在日本東京任職的留學生使用者表示:「這項功能真的很驚人,我去年11月時透過其他網站一一投簡歷,一家都沒回應,結果使用這網站後,只投了一封簡歷,隔天馬上接到不少電話跟信件,全是各大公司人資。」 

此外,聚賢堂還提供另一個有效的求職手法:「公司內部推薦」。主要是請已在公司內部工作的人引介新人,因為不少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都不喜歡在網路徵人,一來要過濾大批履歷,二來要一一面試,所以這些人資往往要求公司同事直接找人。 

這可以同時創造三贏局面:求職者找到工、公司找到人、推薦者還得到公司獎勵。現在聚賢堂和科技界的思科(Cisco)跟財經界的第一資本(Capital One)等公司都有聯繫,「但這一方面,真的需要已在工作的華人協助,否則門路很難建立,我希望華人們能伸出援手,自己人幫自己人,」江波大聲疾呼。 

因為聚賢堂求職快又有效,竟出現許多印度人也紛紛註冊使用,「我們網站一開始是全中文的,也不曉得這些印度人哪得來的訊息。」李放啼笑皆非… … 

,「不過這也顯示印度人有新東西就會去試,中國人反而需要時間慢慢適應,不喜歡改變。」 
李放希望華人留學生要更有彈性,找工作也是。對此,她舉了身邊兩個朋友的例子。 

「很多留學生找工作,一下就希望要做大公司正職員工,但其實有時候轉一下,反而路更廣。」她說,她一個朋友,因為一直堅持找正職處處碰壁,最後OPT眼看就要到期,只好做兼職,做了一陣子,公司剛好需要中文人才,她不僅馬上升正職,甚至連工作簽證也拿到。
 
李放也希望留學生「不一定要非美國不可,在美國可是跟各國人競爭,別忘了自己的中文優勢。」她一個在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朋友,在美工作多年,始終不見升遷,結果後來被外派中國,一下就被升職,現在調回美國後,職位爬得比誰都快。「眼光放長遠點,回中國也可以鍍金。」 

「事情都有兩面,」江波目前身處的企業已裁員上千人,「經濟不景氣,金融業受傷最重,但是亞太卻相對樂觀,所以地域上要放開眼界,不一定非要在美國。所以我會建議,華人學生一定要對中國更加瞭解,做足更多功課。」 

就業博覽會 可自我推薦 

「跟美國人比,我們學歷跟專業背景都好,要真說差的話,我們只差在人脈。」李放觀察道。
留學生在美人脈不足,參與學校就業中心辦的就業博覽會是一大助力,因為這種招聘會就是推薦自己的絕佳機會。
 
「現在求職競爭太激烈,而且履歷大家都寫得很棒,參加就業博覽會跟許多主管級業者面對面,親自遞履歷,效果真的很不一樣。」畢業於俄亥俄州大學電機系的鍾承剛自己為了增加自身優勢,在畢業前,不止學校的就業博覽會場場參加,還遠征紐約、芝加哥、洛杉磯,參加超過10場博覽會。
「這是很好的口試訓練機會,」鍾承剛笑說。一開始遞履歷見主管時,不僅手拿小抄,還回答得結結巴巴,結果博覽會參加久了,甚至都知道人家會問些什麼,對答如流。透過博覽會,畢業前他就拿到三個工作,雖然最後他是因為有人脈而選擇在一家電子代理商任職經理人,但他還是強烈建議留學生多參展,「不試試怎麼行。」 

話說回來,博覽會跟網路一樣,是增加曝光率的大好途徑,但是同樣競爭激烈。好比去年,紐約舉辦了第四屆亞裔工作博覽會,原先預計有1500人參加,但竟來了2700人,其中以剛畢業的學生居多。其中,光愛迪生電力公司(Con Edison)的一個客戶服務職缺,就收到近百分履歷,粥少僧多。 

亞裔就業服務工商協會負責人顧雅明表示:「留學生找事,第一重背景,第二看是否有心留下,第三建立人脈也不能忽略。」

 
人脈很重要 教授幫大忙 

「學校能提供給學生的,不止就業資訊,還有更多建立人脈的機會。」聖若望大學國際學生入學中心主任林李淑宜表示,「不要害怕教授,反而應該多問問教授,教授在相關領域人脈也很廣,我就知道不少學生畢業前就由教授介紹找到工作。」 

科技再怎麼進步,口耳相傳的原始力量還是最強大的。 

「美國人要找工作也不見得容易,大部分的美國人找工作其實也是透過人脈。」在軟件技術公司的擔任工程師的李放,表示自己也是透過人脈在還沒畢業前就找到工作。 
「雖然我的家庭在美國沒背景,但是我有師兄姐、老師,連我的實習都是我的人脈。」李放認為畢業前就應該做好求職的準備,「最佳的途徑就是逢人便說『我要找工作了!』不要害羞,真的,人跟人之間就會開始口耳相傳。」 

李放的工作就是一個僅有數面之緣的美國人介紹的。一次偶然機會,李放跟他提及自己即將畢業想找工作,那美國人就說知道某公司正需要人,就這樣一拍即合,結果當天面試,當天立即錄取。雖然李放後來選擇另一家公司,但她這份工作同樣也是朋友介紹的。 
「憑良心說,我念的學校並不算知名,但是我用對適合我的途徑。」李放再次強調,「途徑真的很重要。」 


學毛遂自薦 雇我就對了 

假使網際網路、招聘會、人脈全都派不上用場,該怎辦?覺得自己是人才的話,不妨親自去敲老闆的門,大聲告訴他:「雇我就對了!」 

紐約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曾在台灣擔任立委助理,也有在紐約州檢察長葛謨(Andrew Cuomo)那裡實習經驗的紀炫宇,始終想走選舉策士的路,並學習美國的競選策略。
在網路、招聘會幾乎罕見相關資訊,加之沒公民身分難以被美國人雇用,實習人脈因而派不上用場的狀況下,他選擇了冒險。 

一次,因為看報紙得知顧雅明將參選紐約州參議員的消息後,他決定毛遂自薦,帶著履歷表,就直闖顧雅明所經營的藥房,請他雇用自己。顧雅明剎時楞了一下,因為消息見報後,他才正計畫要聘人,想不到竟有人自己找上門,看了一下紀炫宇的履歷,當下他就答應了。「紀炫宇是人才,我要給他學習機會。」他事後回憶道。 

工作沒多久,問題來了。因為「來歷不明」,有人便提醒老闆畢竟是從政,要小心來人說不定是臥底。「我工作差點不保。」不過紀炫宇這次也化被動為主動,幫顧雅明建立資料庫、擬講稿,甚至幫他的行程統統數位化,「要讓老闆覺得你永遠比他先想到,否則他為何雇你?」 

透過主動,紀炫宇爭取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周末無休的趕場拜票,他親身經歷美式選舉的運作方式,更能看到老闆所看到的,「這難得的經驗,將來都是我能帶回台灣的無形資產。」 


真想留下嗎?機會還是有 

其實,在美國找到工作後,挑戰才真正的開始。首先,華人的職場優勢確實不比白人,根據CareerBuilder.com調查指出,在同等技術和經驗下,只有1%的亞裔認為他們比白人同事有更好的機會,而且超過五分之一的亞裔職員在職場上都曾遭遇歧視或不公平待遇。 
留下來,最困難的還是要生活上的適應。 

「唸書時是很好玩,朋友很多,但一畢業後,朋友不是離開就是很少聯絡。」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好友卻都各奔東西的一位受訪者表示,過去總能呼朋引伴的他,現在常常都是一個人,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吃飯,公司美國同事也鮮少相約出去,就算偶爾下班後一起去喝酒、看球賽,他也不想去,他只想回家看中文節目,然後,一個人哭、一個人笑,「美國畢竟不是我的成長環境,我覺得很難適應他們的文化。」 

「現在,我甚至連選朋友的機會都不多了。」他臉上露出一絲落寞,摸摸手機螢幕上跟家人的合照,「我有時候想,我為什麼要放棄在家鄉深愛的家人、朋友,孤單一個人在這異地生活得這麼辛苦,這真的是我想要追求的美國夢嗎?值得嗎?」 

在紐約這個娛樂、文化、物質的選擇都豐富的世界性大都市,像他這樣的孤單身影,隨處可見。「要我再選擇一次,我不會留在美國工作,真要我現在回去,我也一點都不眷戀。」他幽幽地說。
真的考慮清楚後,確定自己留在美國的決心後,儘管困難重重,今年的華人畢業生,還是有機會的。 

金融業雖風聲鶴唳,至少迄今尚未出現如2001年經濟蕭條時,雇主錄取員工後,第二天卻取消錄取通知等令人傻眼的慘況。 

此外,很多資料顯示,資訊科技、健康醫療、專業與商業服務、銷售等相關產業的新聘人員需求仍持續逆勢成長。 

簽證管道多 一圓美國夢 

更重要的是,景氣再糟,裁員再多,CareerBuilder.com在4月初針對2757個雇主或人資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38%的雇主表示仍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其另一份報告也指出,2008 年,有85%的企業會維持或增加具雙語能力的人才。 

「我們華人還是有競爭力的。」身在金融業的江波表示不擔心自己因為非美籍而遭裁員,「美國經濟最依賴的是創新,況且中國市場正紅火,美國經濟特需要華人。」 

《商業周刊》也很直接地說社會新鮮人仍有一個共同優勢:「對幾乎沒經驗的畢業生來說,好消息是─雇用你的費用很便宜。」 


身分問題雖然棘手,但畢斯特、慕嘉模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合夥人辛格告訴決心想留下來的留學生:不要死守H-1B,還有不少途徑可以一圓美國夢。 

最基本的,碩士學位是必備的,「大學畢業後有一次OPT機會,碩士畢業後又有一個,而且像H-1B也有特別保留名額給碩士以上的畢業生。」 

端看不同出生地,途徑也不同,像是台灣籍的留學生就有其他中、港、澳學生沒有的優勢,就是可以申請E簽證,這是給與美國簽訂雙邊投資、貿易協定的國家享有的優惠,而且不像H-1B簽證只可有限延期,E簽證可以無限延期。其餘還有林林總總簽證,甚至有人其實是可以直接申請綠卡的。
「方式還有很多,但就是不要太相信媒體廣告,有任何身份問題,最好直接找是美國移民律師協會(AILA)會員的律師請教。」辛格表示,目前全美至少有超過一萬名律師是該協會會員。
 
已經準備好要朝自己的美國夢出發了嗎? 

關於求職,總結所有過來人的經驗,共同建議只有一個:試就對了。「揮棒可能落空,但不要怕被三振,只有揮棒才有全壘打。」紀炫宇一直如此認為。 

「其實,每個年代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狀況,」李放表示:「經濟好的話反而競爭大,對華人學生更不利,凡事都是一體兩面。」 

只要布好天羅地網,最壞的年代,也許正是最好的年代。(本報記者/張經義)

 
世界周刊2008-04-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st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